《东林诵读》第二期
清明令:梨花风起正清明
气清景明,万象新生,学参天地,德合自然。
春风已解千层雪,又是清明好时节。清明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发展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。清明最初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,因其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,时当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因此得名。而如今我们口中的清明节,则是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这两个古老节日的精华,形成以祭祖扫墓为中心,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。
本期诵读,我们将带领大家一同认识清明,了解清明,与你们一起诵读清明节的诗歌,欣赏清明时令别具一格的魅力。
《清明》
杜牧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
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
这是一首描绘清明的佳作。
佳节行路,做冷欺花,将烟困柳,清明遇雨,春衫尽湿。心事纷乱,胜纷纷细雨。正当诗人想借酒暖身,遣散愁思的时侯,牧童遥遥一指,读者仿佛跨越千年,思绪被牵引向杏花深处。“状难写之景,如在目前;含不尽之意,在于言外”。此首绝句,将“诗人与读者共享画面”的艺术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,无疑是中国古典诗歌写景的经典。
《破阵子·春景》
晏殊
燕子来时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
池上碧苔三四点,叶底黄鹂一两声
日长飞絮轻
巧笑东邻女伴,采桑径里逢迎
疑怪昨宵春梦好,元是今朝斗草赢
笑从双脸生
春分过后,正至清明,一年中春光最胜莫过于此。闺中少女,呼姊唤妹,见雨燕归飞,梨花飘落,闻莺啼燕啭,笑靥如花,清明春色,一览无遗。此词美在情景,用笔明丽清婉,秀润无伦;迨至末句,收足全篇,神理尽出,天时人事,物态心情,全归于此,实在妙哉。
《寒食寄京师诸弟》
唐 · 韦应物
雨中禁火空斋冷,江上流莺独坐听
把酒看花想诸弟,杜陵寒食草青青
寒食禁火,万户无烟。春秋时期,晋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流亡他国十九年,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,不离不弃,甚至“割股啖君”。重耳复国时,介子推不求利禄,归隐绵山,晋文公为迫其相见,下令放火烧山,介子推决不出山、抱树焚死。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,将其葬于绵山,修祠立庙,昭告全国,介子推死难之日,禁火寒食,以寄哀思。
诗人借寒食典故,在萧索的日子里,逢阴雨,在空斋,气候与心情双重清冷,,念故园,人与地的双重怀念交相触发、水乳交融,做到了情景合一。
《清明日对酒》
高翥
南北山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
纸灰飞作白蝴蝶,泪血染成红杜鹃
日落狐狸眠冢上,夜归儿女笑灯前
人生有酒须当醉,一滴何曾到九泉
春风拂煦清明,踏青祭祖念先人。清明扫墓祭祀,缅怀先人,寄托哀思,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传统。
冥纸成灰,泪滴作血,人生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?
诗人在悲痛中劝诫生者,在怀缅逝者的同时,也要珍惜手中飞逝的时光。
《望江南·超然台作》
苏轼
春未老,风细柳斜斜
试上超然台上看,半壕春水一城花
烟雨暗千家
寒食后,酒醒却咨嗟
休对故人思故国,且将新火试新茶
诗酒趁年华
烟雨动乡思。清明本应返乡扫墓,有家难回、有志难酬,诗人却欲归而归不得。他对故国故人的思念不绝如缕,只有煮茶以自遣。望江南,诗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”的人生态度,在情与景的交汇中,也抒发的淋漓尽致。
时节清明,乍暖还寒的日子终于过去;清风徐来,大地明洁,清明笔下的江山如画般祥和宁静。清明是愉悦的,气清景明,万物得显,我们踏青郊外,沐浴春风,让生命在自然中轻快地跃动。清明更是庄重的,礼敬祖先,慎终追远,我们在祭拜的静默中,回想先祖恩德,持守祖先基业,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。
气清景明,万象新生
青春东林,陪你读书
栏目由启林研究会、校园广播台、校团委宣传部
撰稿、录制、编辑发布
欢迎各位师生做客栏目
参与录制,与我们一起诵读经典
联系人:陈铭 18845780501